揭秘,押赴入京路上消失活佛的死因真相

仓央嘉措不仅是活佛,更是历史上最会写诗的活佛。他的诗句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,通过他的诗句,民众读懂了他的多情、悲苦、无奈和慈悲。他的那句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,几乎人人都能吟诵。如此仓央嘉措,早已深入民心,他的死,让民众不禁扼腕叹息。

与其他活佛不同,仓央嘉措是最像凡人的活佛,这与他在民间长大有关。他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的一个农奴家庭,父母都是贫寒的农民,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。他出生当日,最先来祝贺的是屠宰人那森,活佛的踏生者,竟是一个屠宰人,这多么矛盾啊,一如仓央嘉措无法掌控的传奇的一生。

仓央嘉措3岁那年,寻找转世活佛的喇嘛们抵达了他所在的小村庄。当天,他一把抓住五世达赖留下的法器,因而被确定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。然而,这一消息并未被公开,连他的父母也不知情。当时政局混乱,为了不引发动荡,五世达赖圆寂后,消息一直被当时的摄政王第巴·桑结嘉措隐瞒着。因此,仓央嘉措始终被养在原生家庭里,而未被接到布达拉宫。

仓央嘉措的少年时代,是在贫穷中度过的。他的父亲在很早的时候,就因过度劳累而染病,并早早离开了人世。仓央嘉措只得和母亲相依为命,这期间,他体会了人情冷暖,也遭受了生活的种种磨砺。9岁那年,他被招收进寺院学经,在寺院,他阅读了有关星相学的著作《白琉璃》,也读了五世达赖的传记《土古拉》,也读了《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等诸多佛学经典。但他最感兴趣的始终是诗歌,这些诗歌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,这份热爱,让他开始拿笔写诗。

因为一直在尘世长大,仓央嘉措一直将自己当成俗尘人。14岁那年,他还陷入了与美丽姑娘达娃卓玛的热恋中,他们甚至私定终身。然而,就在这一年,康熙在平定准格尔叛乱过程中,得知了五世早已圆寂的消息。一怒之下,他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。桑结嘉措知道瞒不住了,便一面认错,一面派人迎回仓央嘉措。同在这年,仓央嘉措的母亲辞世了。而他的情人,也不知所踪。

一个童年、少年时代都在凡尘长大的活佛,何况,还遭遇如此多变故,如此,他如何能安心在布达拉宫做活佛呢?更何况,仓央嘉措还是一个根本无法掌控权力的“傀儡活佛”。仓央嘉措痛苦不已,他的痛苦,来自于对凡尘一切的留恋,来自于对母亲的想念,来自对情人的思念。

仓央嘉措经常偷偷穿上普通的衣服、戴上假发去世俗闲逛,并写下了大量诗歌,他还再次与一位美丽的姑娘陷入了热恋,他为这位情人写下了诸多至情至性的诗句,他还经常留宿世俗女子的家中。仓央嘉措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被允许的,他一次次触发禁令,他的行为,让他遭受了严厉的惩罚,也让他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。

仓央嘉措的处境本就是难的,他注定是政斗的牺牲品。也因为政斗中桑结嘉措被杀,他彻底失去羽翼,他被定为“假活佛”,并在24岁这年,被蒙古军押赴北京。仓央嘉措的经历,让他与其他活佛截然不同,民众对他的感情自然也完全不同。他太像个凡人了,他的悲欢和民众完全一致,他的诗歌又将他的喜乐悲欢传递给了民众。可以说,他和民众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距离,更没有隔阂,他们爱重他,也怜惜他,并对他的悲惨结局充满了同情。

关于仓央嘉措押赴北京过程中如何死亡的说法中,有一种“美化说”,认为仓央嘉措并没有死在路上,而是遁去了。然而,这种说法全都经不起推敲。历史上有个常见的现象,就是人们往往会在普遍恐惧、仇恨的和普遍爱戴、同情的这两种人死去之后,编造出其“没死”的传说出来。这是规律。人们编造这样的传说,无疑是感情上的原因,前者基于畏惧,后者基于爱。相比“病死说”,“自杀说”更加站不住脚。“被害说”是最靠谱的说法。对于拉藏汗和康熙而言,仓央嘉措死在路上,是最妥当的结果。如此,仓央嘉措进京路上被害,就成了必然的结局。但仓央嘉措毕竟是活佛,上报者说他“病故”,并“毁尸灭迹”,也成了必然操作。

仓央嘉措的悲剧,恰成就了其传奇性。这似乎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全”。他的诗句仿佛预示了他的命运:“住进布达拉宫,我是雪域最大的王。流浪在拉萨街头,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。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,自恐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怕误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”

五世达赖与清顺治皇帝 仓央嘉措故居 仓央嘉措情人达娃卓玛故居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桑结嘉措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